卓越管理者的法、理、情!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9-23 瀏覽:3817
導讀:“管理”一共兩個字,一個是“管”,一個是“理”。作為管理者,既不能“不管”,也不能“不理”。從時間的觀點來看,“法”是過去產生的,是基于過去的經驗、設想而訂立的,往往時過境遷,執(zhí)行起來窒礙難行:“情”是未來的伏筆,不可寄望過高;只有“理”才是現在的指標。所以,我們最好“依理”來應變。因為“理”會變動,具有彈性,可以因時制宜產生合理的效果。今天,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胡一夫老師就為您解讀管理者的法、理、情——
1、法
什么是“法”,法就是制度,每個企業(yè)都需要規(guī)章制度來指導其運營,這些規(guī)章制度的制定和執(zhí)行是領導者的責任,自然公司和領導也希望員工遵守這些規(guī)章制度,這些規(guī)章制度應當有助于企業(yè)取得成果,有助于員工完成工作。領導要帶頭遵守執(zhí)行好公司和你自己制定的制度,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俗話說:沒有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。要確保規(guī)章制度有效性,要能使規(guī)章制度有效地執(zhí)行——制度是戰(zhàn)略的保證。紀律是執(zhí)行路線的保證,路線確定下來,領導是第一重要的。
什么是現代企業(yè)制度?著名企管專家胡一夫老師認為,現代企業(yè)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業(yè)法人制度為基礎,以有限責任制度為保證,以公司企業(yè)為主要形成,以產權清晰、權責明確、政企分開、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(yè)制度,其主要內容包括:企業(yè)法人制度、企業(yè)自負盈虧制度、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、科學的領導體制與組織管理制度。請看下面的遠大空調的案例:
1995年,—臺運原料的汽車在廠區(qū)里面漏了油。吃午餐的時候,幾百名員工路過那里都看見了一大攤油跡。后來張躍也看到了,馬上火冒三丈,召開全體管理人員會議來談這個問題。張躍認為:在遠大的路面上有一攤油,而又恰巧被正在上下班的幾百名員工看見了,這將比遠大一臺機器發(fā)生重大質量事故還要嚴重!因為這會給員工留下一種印象:公司對質量要求不苛刻!那么他在工作中就可以隨便一點。如果在關鍵的時刻出這樣的問題,整個企業(yè)都會被毀掉!所以必須嚴肅對待,制訂嚴格的制度。此后,類似的事情在遠大就再也沒有發(fā)生過。
張躍對制度的推崇確實到了固執(zhí),甚至偏執(zhí)的地步。在遠大,從生產到非生產,從大事到小事,每一項工作都精益求精、追求完美。比如:接待外來參觀人員,事先要根據對象制定專門的、唯一的接待程序。由誰領路、參觀多長時間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作出了計劃,進行精心準備和安排。回顧自己管理企業(yè)的經驗,張躍認為,一個企業(yè)最強的不是它的技術,制度才是決定你這個企業(yè)所有活動的基礎。有沒有完善的制度,對一個企業(yè)來說不是好和壞之分,而是成和敗之分,要么成要么敗!沒有制度就一定要敗。
如此周密地管制會不會抑制了企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能力?或者讓員工感到難以適應呢?遠大的員工會向你解惑:制度就像一張鐵絲網,如果你把它爛熟于心了,那么閉上眼睛也知道哪兒有鐵絲網,就顯得更自由了。張躍認為:將員工行為都納入制度規(guī)定,同時運用比較封閉的環(huán)境管理和相應的培訓,就可以使他們避免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。
2、情
人,它是情感動物。人之初,并不知道理為何物,理在何處。隨著年齒漸長,接受教育,才慢慢養(yǎng)成依理行事的社會習慣。但人的情感仍是最容易撥動的心弦,甚至我們在社會意識上,對于“率性而為”也并不是一味否定的。人的情感的玄妙在于,它可以根本性地改變人對事理的判斷和認識。比如好人與壞人,對于不同的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。一個人可能因為對另一個人有好感,而全然拒絕接受他人對這個人的負面評價,產生暈輪效應。一個人也可能完全受感情驅使而去做不合道理的事情。盡管我們不贊成利用人在感情上的弱點去做不理智的事,但管理者不應忽視這種力量的作用。
上下級之間如果完全沒有情感聯系,甚至下級對上級存在誤會或反感,那么無論是以力還是以理去服人恐怕都不會有好的效果。有權力者建立權威的過程,實際上也是在下屬心中樹立正面情感訴求的過程。成為下級真心擁戴的頭領,是以情或以理服人的前提條件。如果你足夠理性和能干,同時能夠平衡各方利益,你就具備了以理服人的基礎;如果你理性和能干雖有不足,但深受部屬喜愛擁護,你擅長鼓動,你完全可以以情動人,達到不戰(zhàn)而屈人之兵的效果,所以說,以情服人者,位居中上之列。我們分享下面一個故事。
說公司最牛的業(yè)務員總遲到,屢教不改,按制度罰,恐其逆反,影響業(yè)績,不管,無以服眾,影響長期發(fā)展。怎么辦?經過思考,公司在發(fā)工資時果斷地扣了其錢,而第二天,上級主管又把其叫到辦公室,說因其業(yè)績好,獎勵了他,同時和他認真談了遲到問題。從此,該員工再不遲到。所以,只有胡蘿卜,員工容易驕橫,只有大棒,員工沒有歸宿,只有胡蘿卜加大棒,員工才能認識自己,認識公司,從而成為“三好員工”。
3、理
什么是理呢?,所謂理就是以理服人,以理管人。下面我們看一個成語故事,戰(zhàn)國時期,孟子到各地去游說他的仁道,有人說靠武力照樣可以稱霸,根本用不上講仁道。孟子說:“靠武力稱霸必須要以國富民強為基礎,是武力壓服而非心悅誠服,而以仁道稱霸,以理服人,則可以讓人心悅誠服,使國力強大。
羨季先生說的好“說理真難,說理也絕不可是征服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,以理服人也非心服。說理不該是征服,該是感化、感動,是理而理中要有情。人受了感動有時沒理也要干,沒理有情尚能動人,況情理兼至,必是心悅誠服。
以力服人者的“力”是外力,人只不過像一只彈簧,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馬上變形,達到需要的狀態(tài),但彈簧可能也因自身限制再也無法恢復正常,或者因內部結構性損傷,降低了工作效能。如果以結果導向來看,一次性效果還比較理想,容易給人有魄力,“執(zhí)行力”不錯的印象,實際上,這樣的結果對于組織肌體的傷害可能是得不償失的。
要做到言之有據,不但要說清“是這樣”,更要說清“為什么是這樣”。因此,做到“以理服人”就應該:要“少而精”,不要“多而雜”。你所擺的事實,你所講的道理,應該中肯。不能以為說得越多就一定越充分,不能“以多取勝”,應該防止堆砌詞句,羅列現象。要有針對性。這就是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發(fā)議論。講正面論點,不能“節(jié)外生枝,打橫炮”;反駁錯誤論點,更應該針對其謬誤所在去批駁,不能講與之無關的話?!盎ゲ幌喔伞?,“你說你的,我說我的”,是駁不倒對方的。要講清‘為什么”,不要只是去扣大帽子。特別是指出問題的嚴重性、危害性時更應該注意這一點。